欢迎访问课件基地!

童年趣事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

androidx86.net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阅读理解这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要求在阅读中,对作品的内容和写法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童年趣事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趣事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

童年趣事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

我的童年有一段时间是在苏北度过的。那时,我住在一个如画的小村子里,村外有流淌的小河、碧绿的草地和高大的树木。

不必说我和小伙伴们在小河里游泳、钓鱼、捉螃蟹、捉龙虾,抬来家里的大木盆划船;也不必说我们在草地上打滚、摔跤、捉蛐蛐、捉蚂蚱,看两头大黄牛打架。单是村东头那颗歪子的大枣树,就有无限的乐趣。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春天悄悄地到了,百花相继怒放,而歪子大枣树似乎还没有睡醒,直到春末夏初,它才开满了芬芳醉人的小黄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不知从哪儿来了一群马蜂,在树上筑起一个莲蓬似的巢。大人们说:“千万不要去惹它们,不然会挨蜇的!”我们当然十分害怕,只敢远远地看着它。一天,我们实在忍不住了,大家拿来弹弓,聚集在歪树下,装好石子,对准马蜂窝一齐“开火”。果然,一群马蜂嗡嗡地出动了,冲着我们飞来。我们吓得扔掉了弹弓,捂着脑袋没命地跑。我很不走运,被蜇了一下,肿起一个大包,很长时间才好。从此,我再也不敢去惹马蜂了。

夏天来了,歪树上的知了叫了起来。中午,大家每人拿着一根长竹竿,在竿头粘上一块面筋,来到树下,发现知了就悄悄地把竿头伸过去,瞧准了,用竿头的面筋猛地一粘,它就成了我们的俘虏。傍晚,大家每人拿着一把小铁铲,又来到树下。只要能在地上找到蚕豆大小的洞,就能挖出一只浑身是泥的“知了猴”。把它放在盒子里,第二天,它就神奇地成为一只又黑又亮的蝉。

秋风送爽,歪树上的叶子簌簌地落了。歪树上挂满了一颗颗大枣,有红的,有黄的,也有青的,像是一盏盏小灯笼,放着奇异的光彩,真叫人垂涎三尺。这时,我们便每人拿上一个大塑料袋,一根带钩儿的长竹竿,“噼哩啪啦”炒豆子似的把树上的枣全都打下来,每人捡上满满的一袋,拿回家去,洗净,放在锅里煮熟,去掉核,加点面粉,做成薄糕,这就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枣糕。

秋去冬来,歪树上垒起了一个个脸盆大小的喜鹊窝,一垒就是五六个。到了晴天,我们就聚到树下,脱去笨重的棉衣,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掏鸟窝一般要两个人,一个掏,一个接,动作要干净利落,不然,碰到大人是要挨打的,因为大人们说那是益鸟。但那时我们还不懂什么是益鸟,什么是害鸟,只是想尝一尝鸟肉是什么滋味。掏出鸟后,我们先把鸟杀死,拔掉鸟毛,剖开鸟腹,除去内脏,然后浇上酱油,撒上盐。当然,这些都是从家里“偷”出来的。这些都干好了,就把鸟放在火上烤。烤熟后,大家一人一口,津津有味地分享这“野味儿”。那诱人的香味我永远也忘不了。

这段快乐的童年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美丽的小村庄,可爱的小伙伴,那繁茂的树木,绵绵的草地,潺潺的小河,特别是那棵歪子大枣树。

小题1:本文按四季的更替回忆童年与大枣树有关的四件趣事,请分别概括。(4分)

(1)春天:__________

(2)夏天:__________

(3)秋天:__________

(4)冬天:__________

小题2:本文紧扣“趣”字有详有略的回忆了快乐的童年。请以第二段为例,说说本文详写的是什么事,略写的又是什么事?(2分)

(1)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选文结构完整,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作者在冬季记趣中讲到了捣鸟窝这样的事情,请你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谈谈爱护鸟类有哪些好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1)春天:用弹弓打马蜂窝,我被蜇。(2)夏天:用“面筋”捉知了,用小铁铲挖“知了猴”。(3)秋天:上树打枣,吃枣糕。(4)冬天:掏鸟窝,吃鸟肉。(4分)

小题2:详写的是与大枣树有关的趣事,略写的是两个“不必说”部分的趣事(2分)

小题3:①紧紧围绕大枣树去写趣事、脉络分明;②首尾照应。(2分)

小题4:(略,言之有理即可)(2分)

阅读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题型方法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阅读理解如何分析“说明的语言”

分析“说明的语言”首先要了解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科学)、风格(平实、生动)。

知识要点: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即生动说明还是平实说明。

类型1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__的特征或事理。

例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通常”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海啸通常是由震源在海底下50 公里以内、里氏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产生的震荡波引起的。

解析:“通常”表明这只是一般情况,说明除了地震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引起海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8: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

解析:“一丝”说明变化之小,但即使是如此小的变化对动植物来说也是灾难性的。

类型2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

类型3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示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示估计;“多”“有余”等表示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__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语,并体会。

对策:找出准确性的词语,然后说明其作用。找词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2)找有模糊数据的句子;(3)找使用限制词语的句子。

类型5 指示代词的含义。

类型:“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对策:找指示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离其最近的一句话。要注意有时指代的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例9:巴西生物工程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发现,蝗虫在飞行时具有一种能躲避其他动物体的特殊功能,据介绍,科研人员正在根据蝗虫的这一特殊技能,着手研制开发车用行驶监视装置,以帮助减少公路上日益频繁的撞车事故。

文中的“这一特殊技能“是指什么样的技能?

解析:这一特殊技能指蝗虫在飞行时具有一种能躲避其他动物体的特殊功能。

阅读理解常见问题及答案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文章中的具体内容来作答。

正面情绪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

反面情绪有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从字里行间中就可看出作者是什么样的情感,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委婉含蓄,要联系生活细细品读。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某句的作用,或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

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一般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首尾呼应,或者是寓意深长让人回味无穷。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