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件基地!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秀征文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乡愁亲情、家风家教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和乡愁。在这个美好的新年里,大家是如何度过的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秀征文最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秀征文一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山东荣成,被誉为大天鹅之乡,每年冬天,成千上万只大天鹅飞到荣成来越冬。荣成成为赏天鹅的最佳去处。天鹅湖、烟墩角,还有樱花湖,都是赏天鹅的最佳打卡地。

多年来,随着荣成环保力度的加强,荣成全域成为大天鹅的最佳越冬栖息地。有人曾戏说,在荣成,只要有水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大天鹅美丽的身影。

随着春节的临近,过春节出门观赏大天鹅成为山东荣成的新时尚。虽然受疫情影响,大家增加了口罩等防护措施,但一点不影响大家和大天鹅一起过年的热情。

赏大天鹅的最佳去处是烟墩角,在这里海天一色,成千上万只大天鹅,就在你脚下的海边游弋,他们也习惯了与游人一起近距离互动,人与天鹅和谐相处,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荣成人,过年看天鹅已经成为全家人的习惯。以前去看天鹅,要坐公交车,有诸多不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姊妹三个,家家都有家庭轿车,无论上哪儿看天鹅,都相对方便,只要一脚油门,就轻松到达烟墩角或者天鹅湖。特别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家过年不只是全家团聚,更注重精神和文化生活。逛景区、看天鹅成为我们的必选节目之一。大家通过一起赏天鹅,一起与天鹅互动,增加了彼此的交流,更促进了家庭和睦。特别是年迈的父母,以前他们过年,都希望在家,一起欢欢乐乐过新年。随着我们交通条件的改善,一到过春节,我们就驱车拉着他们出来看看,一起看看景色,一起赏赏天鹅。他们的观念也一点点转变起来,如果我们哪次玩得时间有点过,他们也接受在外面渔家乐一起就餐,再回家,而这在以前是不太可能的。随着经济条件的提升,父母们的消费观念也在转变,除了赏天鹅,更有其他的消费选择,特别是年迈的父亲,在我们多年的影响下,也开始一点点旅游了,生活的幸福感一点点提升。

随着疫情防控,家人们也自觉行动起来,无论到哪儿,都不忘防疫和自我保护工作,无论是一起外出就餐,还是购物,都把防疫工作放在第一位。哪怕是去赏天鹅,大家都不忘做好防疫措施,每到一地,都先戴好口罩,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家的防疫意识和健康意识也逐步提高。

特别是去看天鹅的时候,大家不再像以前那样过多地追求近距离,而在合理和健康的可视范围内,可以和天鹅互动,但尽量不近距离打扰天鹅们的生活。在我们看来,保护大天鹅不仅仅要保护大天鹅的自然栖息地,更要保持天鹅的生活习性,不能为一已之私去打扰天鹅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生态,我感觉这是了不起的进步。

每到春节,全家人一起去看天鹅,去探求天鹅文化,去看相关的文化展览,不但愉悦身心,更能提升生活水平和文明,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在我的家乡荣成,每年都有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我在荣成等你,一起和天鹅来个新春约会吧。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秀征文二

在闽东山区的年俗中,打糍粑是重要环节,不仅因为糍粑好吃、好保存,更重要的是打糍粑,能带给人们非常重要的仪式感。

不过,要说好吃和仪式感,在我的老家寿宁县下党乡海坑村,则还要数打年粿。

打糍粑,把糯米淘洗干净,用水在木桶里泡上一夜,第二天用木箍的饭桶蒸熟,然后放到石臼里用木锤打烂,即可。

虽然打糍粑已经很复杂,但和打年粿相比,还是简单多了。

打糍粑用的糯米,而打年粿用的则是粳米。打糍粑泡米用的是清水,而打年粿泡米用的则是木碱水。年粿之所以美味,奥秘全在于这木碱水。

在老家的山中,有一些灌木烧成灰,放在水中煮沸后,会产生木碱。

做最好的木碱水,自然要用上好的灌木,而上乘者,就叫碱树。先把碱树砍回来,然后烧成木炭,再让木炭慢慢化成灰。上好的碱木灰,白色而细腻。烧一大锅开水,把碱木灰放进滚水中,再煮个10几分钟。煮好的木碱水,用棕片或纱布进行过滤,把煮烂的木碱灰去除,木碱水继续在木桶里沉淀,最后把桶里透亮明澈的木碱水打出,和上好的粳米一起浸泡。经过一个晚上的泡发,粳米变成鲜亮的绿色,抓一把在手,再闻一闻,香喷喷的木碱味,让人产生无限期待。

米泡发后,就要装进饭桶里蒸了。

在大铁锅里盛上水,再将饭桶放进铁锅里。灶膛开始烧大火,等铁锅里的水开后,木桶盖的缝隙慢慢开始冒热气,此时最为关键,碱米饭烧得不够熟,打出来的年粿口味不够纯正,而烧过头了,打出来的年粿不够光滑,做成粿坨粿饼则不够美观。

因而,在饭桶盖开始冒蒸汽后,有经验者,就会不时用手掌抚摸饭桶,通过桶壁的热度和桶盖冒出来的蒸汽,判断桶里的碱米饭是否熟得正好。

将碱米蒸成带着浅绿色的碱米饭后,倒进石臼里,再用木锤进行锤打。

由于年粿比糍粑硬,打起来比较吃力,一桶碱米饭的年粿,需要几个成年男人轮流打。打的过程,技术含金量非常高,通常是男的高举十来斤重的木锤打粿,而女主人则蹲在石臼旁,不停往石臼里洒温碱水,两个人要配合得天衣无缝,否则女主人的头就有可能被锤到,以至受重伤。

通过男女主人的精妙配合,经过20多分钟的锤打,方可大功告成。

刚打好的年粿,看去浅绿透亮,闻之清香扑鼻,手摸弹软嫩滑……这样的食物,又有谁见了会不动心?

而吃到嘴里,柔软和Q弹并存,木香和米香齐放,这样的美妙,是吃其他任何食品都难以体验的。

年粿打好,即可食用。女主人通常会先犒赏孩子们,无论是自家还是旁人家的孩子,总是见者有份。

然后,将一大坨年粿,整个搬到餐厅,放在饭桌上的一个抹了香油的竹匾上,再进行“艺术”加工。有的加工成流线型、两头小、中间粗,20厘米长的粿坨,那是正月走亲戚时用的,送礼要送一对,甚至用红纸条拴起来。有的加工成粿饼,有椭圆形,也有圆形的,放到储物间保存起来,在正月里自家食用。

而储存起来的粿坨、粿饼,由于木碱的原因,会慢慢变硬,但不容易变质。变硬的年粿,再食用,就得用刀切成片,重新蒸煮才能食用。有的因为放久了太硬,切之前还得放在清水里泡上几天,这才切得开。

最让人难忘的,是用油菜花煮年粿,菜是绿的,粿是绿的,汤是绿的,碗里漂起来的热气,似乎也透着绿。这样的食物,虽非山珍海味,却真正称得上色香味俱全,吃上那么一回,也将让人难忘。

只是,前几年回老家过春节,已经很难吃到这样的传统美食了。而今,大多数人家都已习惯去超市里购买工厂里加工、添加了面碱的年粿,虽然看上去还是原来的模样,但味道早已不是原来的味道。

好在,而今富裕起来的乡亲们,也开始怀念并向往那过去熟悉的味道,不少人家又像以前一样,快过年了,提刀去山上砍一把碱树回家,烧碱灰泡一桶粳米,在除夕的傍晚再打一回年粿。

在充满年味的山村,听着木锤锤打在石臼上那空灵而熟稔的声音,感觉比什么乐器敲击出来的音符都更加悦耳。

而那刚出炉的年粿,散发出淡淡的木碱清香,总能让我这样的游子,对远离的故乡更加留恋,以及对新时代的乡间生活更加向往。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秀征文三

过年习俗,全国各地各不同。我们老家,过年回家都要拜“茶树”。

这次,我回老家看到了久违的茶树,那青山绿叶中绽放的小白花,就像久别重逢的亲友,激起了我思乡的涟漪。

我的家乡赣西上高县有著名的千年古刹南港大庙圣济寺,也有世界闻名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江西蒙山太子壁银矿遗址(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三大),还有上枚村的上枚书院(全国最早的乡村私塾),更值得我赞美的却是萦绕在我心空飘香的茶树。我的家乡茶树历史悠久,传说是岳飞带过来栽种的。当时,他要下江南到上高县南港镇寨下山上剿灭异党李仙姑,聪敏的仙姑敬仰岳飞,在假意迎敌后,撤兵逃往海拔1088米的蒙山躲避。就这样,让岳飞也多了几份困惑和纠结。为了“困住”仙姑打持久战,岳飞就地种植了茶树,三年后,满山的茶树挂果了。仙姑知道自己的命数已定,就在蒙山顶峰化作一团白云,从此,蒙山顶峰就叫“白云峰”。小时候,我不但喜欢听母亲讲这个传说,而且还缠住母亲要去白云峰看个究竟。事实上,五月的蒙山顶峰,我看到的只是一片红彤彤的杜鹃花,高高大大的花树,与半山腰和山脚下,郁郁葱葱的茶树,相映成趣。

我记得清楚,在入小学之前,一个蘑菇生长旺盛的季节,约莫五六岁光景的我和同村两三个小伙伴约好去茶树林采蘑菇。由于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母亲一直阻拦却温和地说:“去了就要带好斗笠,打雷下大雨,你就要赶紧回来,好吗?”母亲同意后,我头戴父亲编织的斗笠,手挎父亲制作的青色竹篮,向着蒙山茶树林进军。当时,真有点感觉自己也是一个岳家军!一路蹦蹦跳跳、嘻嘻哈哈,有意在路边上溅水花玩。我们到了“大庙”(如今,这里无法再见到寺庙,只有隐隐约约的一些残砖余墙和萋萋芳草),进入茶树林,我就挑一棵大的树,蹲下来,开始采蘑菇。翻开杂草,红土地上果真有不少白里透红的茶树菇。我抓住一个又一个,丢进竹篮里,真的像在收获战利品一样快乐。可气的是,就在我满心以为自己就要大功告成时,一个叫毛崽的小伙伴却说,要来玩躲猫猫。我们按照“石头剪刀布”定下了第一个藏起来的人,大家分头去找。在茂密的茶树林里,我第一个找到了“藏起的人”。按规定,他要给我一个蘑菇作为“奖品”。可是,他死活不肯,结果,我们就这样又开始了采蘑菇行动。虽然蘑菇奖品没有得到,却得到了认可。大家都说我很厉害,能够包容别人的错误。事实上,我这次学会了原谅别人和尊重自己。

雨天,我们到茶树林采蘑菇、玩游戏;晴天,去茶树园里放牛、翻跟斗又是一件快乐事情。春天,茶园是我们的乐园,在树林里追追打打,与花草凝眸,共树木欢笑;夏天,茶园是我们的迷宫,在茶园东躲西藏,让快乐飞翔;秋天,茶园里留下我们采茶果的儿童岁月;冬天,茶园成了堆雪人打雪仗的故事园。

家里有一头膘肥体壮的水牛,是我第一个“动物朋友”。父母要去劳动,我就成了牛的真正小主人。每天早晚,我都要牵着肥耳大眼长尾巴灰色水牛悠悠地走出村庄。有时候,我也会尝试着骑在牛背上,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牛童。当然,我第一个想到的去处就是茶树林,那里有着天然的牧场,很多杂草,适合喂足牛肚子。父亲告诉我:“牛的肚子,鼓鼓的,就说明吃饱了,可以牵回家。”每当看到牛肚子圆圆鼓鼓的时候,我就喜欢伸手去摸一摸,一种软软酥酥的感觉,很惬意。此时,我也会来几个翻筋斗,自娱自乐一番。当然,倘若天热,我还要给牛“洗洗澡”。就是牵着它到附近水塘里洗净身上的泥垢和污浊。有时候,泅牛也很有趣。就是让牛浸泡在水里,看牛“游泳”。仔仔细细检查发现牛很干净后,我认认真真看着牛儿出浴。那种感觉,是真的只有体验过的人,才会感受到的美好。现在娃娃店里毛茸茸的玩具,难怪小朋友们都喜欢,这可是天性啊!那时候,我们只能“玩牛毛”!于是,我也就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有时间,只要牛儿需要吃草,我自然第一个担当赶牛任务。把牛儿服侍得清清爽爽、熨熨帖帖。一头牛,好像在我成长过程中,陪伴了近五年。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看不到我的“牛友”,我曾经大哭过一回。母亲抚摸着我的小脑袋,边带着哭腔边述说:“牛儿是去老家了,见它的爸爸妈妈去了!”我似懂非懂,眨巴眨巴眼睛,摇了摇小脑袋:“那我也要去牛的老家!”对牛的友好,让我多了一份善良和期待。

几十年后,我成了一代人的“前辈”,自然就有了许多对待生命的新感悟新智慧。

我们老家的茶树采摘时间一般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叫寒露茶籽。据说,这种茶籽的油脂营养更全面,适合所有体质的人吃。之后,榨茶油的时候,我们喜欢围着油榨转。老家的油榨设在河岸的小坝边,主要是借助水力推动油榨。榨油有五道程序:剥茶籽、茶籽加热、压碎茶籽、上榨、打油。每道程序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或者温度、或者力度、或者高度等,第一榨由师傅亲自上阵,之后每一榨,也要有榨油师傅在旁指导才行。我看到榨油情景,师傅们汗流浃背时,油槽里开始流出香喷喷黄澄澄的茶油来。这时,我们这些小看官又在一边呼啦呼啦啧啧赞美起来。得到了榨油“观感”体验后,的确有种开阔了眼界的感觉。心想:吃点油,真不容易啊!难怪说茶油贵,单单是几套程序,就足矣让人感到劳动最光荣!

进入初冬后,家乡的茶籽树会开花,满树的白花,好像是给冬季穿了一件纯白新衣,在满山的青黄色渲染下,茶花显得十分美观大方。也有远道而来的城里人,携老带小,特意进茶树林赏花观景,摄影留念。此时,既有美景可看,又有美食可吃。我们把这个季节当成是吃茶饼的天,我们围绕茶林转,目的是寻找有茶饼的茶树。茶饼其实就是长得白里透红的茶树叶,有一层厚厚的肉,我们最喜欢一摘到茶饼就往口里扔,先饱口福,不等细嚼慢咽,三两口就下肚了。那时,真的是饿怕了!有茶饼吃也算是大自然的一大馈赠吧。后来,读了书,才知道,茶饼是茶树叶得了一种寄生病,才导致“膨大”成饼。但是,小时候的我们的确享受到了这种“生态食品”,至今,望着茶林还常常想入非非,盼望得到一两个茶饼呢!

每当过年,茶树林中,就有人们陆续祭拜树神。改革开放后,这种风俗渐渐远变成“看林护林”。又是一年春节前,眼前似乎出现了家乡人民穿红戴绿穿梭在茶树林中,喜迎春节的情景。春节前夕,我再次登山,在家乡的油茶树下,心里默默祝福,家乡人民安康美好。

家乡葱葱茏茏的茶树,是红土地上定格的最美的乡愁吧?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秀征文四

面对严峻复杂的冬季疫情防控形势,全国多地倡导就地过年,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经铁路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统计,今年全国将有超过1亿人就地过年。“原年人”就是指响应政府号召,减少人员流动,就地过年的人。就地过年,但过年的仪式感必不可少。

“原年人”的过年仪式感包裹在年味快递里。“匪侈礼物丰,贵在诚意将。今夕乃佳夕,天高露气凉。”春节将至,人不能达,用快递传递家乡味成了今年的新时尚。一份快递,包起“年味”,缓解乡愁,裹住亲情。公交司机王建收到母亲从老家寄来的快递,拆开一看,里面是父母特意做的腊肉、饺子、炸丸子等过年的物品。前段时间,他打电话给老家的父母,说今年不回家过年,没想到这个电话让父母如此重视,特意寄来老家过年的特产。这些散发出浓浓年味的家乡特产是“故乡的味道”,也是父母浓浓暖意的关心与关切。收到快递后,王建买了东溪黑鸭、蛋白质粉、钙片寄回老家,那一盒盒寄往家乡的礼品,对于漂泊异乡的游子来说,是寄往家乡的乡愁和牵挂。

“原年人”的过年仪式感藏匿在云团圆中。网友“飓喔特”上传了自己穿拜年装秀全家福的照片,并提到:“新婚第一个年,只能异地团圆,但是穿上牛年情侣卫衣拍了全家福,也很有年味。”据了解,这张照片是重庆张女士拍摄的“云团圆”全家福。她的老公在北京做快递员,春节期间要坚守岗位。而为了响应号召,本打算去北京探亲的张女士也选择留守重庆。为了让这个新年过得更有年味,张女士下单了两件牛年情侣服,一件寄到重庆,另一件则寄给了老公。小年夜,一对远隔两地的夫妻,穿上情侣装视频,拍摄了不一样的“云团圆”全家福照片。万水和千山隔不断亲情,跨越时空的“线上团圆”同样可以让春节变得温情满满、有滋有味!

“原年人”的过年仪式感体现在对工作的坚守上。家乡在广西的杨丽君,是一名口腔科护士。如今,她和小伙伴们正在江北机场,协助机场工作人员对进入重庆的人员进行核酸采样。今年春节,她将和同事张银燕、沈怡在机场迎接牛年新春的第一缕曙光。今年28岁的她是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当然是想家的,父母也想我,但他们非常支持我的工作,让我不要回家,坚守岗位,今年的分离,是为了来年更好的团聚。”为大家,不回家,心安之处便是家,选择就地过年,坚守岗位,是责任,是使命,是担当。

“此门此地年味长,此心安处是吾乡”,年味的仪式感不是指单一的吃好喝好玩好,物质的丰富无法替代精神的快乐,仪式感是发自内心的,是为了让心真切地感知人间真情,充满热忱地面对生活。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秀征文五

寒冬腊月,镇子上还残留着雪后的痕迹,晨起冷峻的太阳酿成了冰场,偶有路过的行人仔细地迈着步子,像是踏悬崖一样向前行。

如今已是二十九,是除夕了。东边太阳露出小小的一角,映得人满脸通红。爸总爱红火,下午硬是拽着我和妈,回了乡下的奶奶家。

今年的除夕夜不比往常。想起去年奶奶家谁也没回去,只有乐乐为村子里的萧索添了一丝喜气,我们一家四口硬生生地只有三个人在家,除夕夜的晚上无视春晚无视电视,独独守在饭桌前生硬的用筷子戳来戳去——食而无味便是如此吧。

奶奶家的院子大,院子里还有自家种菜的小菜园。回去时奶奶在炕上包饺子,婶婶在哄着小弟弟睡觉,几个弟弟妹妹欢欢喜喜的放烟火,捂着耳朵看烟花升起时发出的绚丽的色彩。25瓦的黄色灯泡映着爷爷拿着菜刀砰砰切菜的大手。

大家都在忙,却都很悠闲。说是除夕却全然没有一丝团圆的氛围,一时间只能听到电视里的动画片的呼喊声。

若要说除夕晚上最让我觉着喜庆的一件事,便是大家围着一起吃饭了吧。

说到吃年夜饭,说不积极是不可能的了。一群小孩子们都像疾风快马一样脱鞋上炕。炕上的小黄方桌被围成了城,城中摆放着食。

孩子们在一桌上,一碟又一碟的菜上来,一双又一双的筷子下去。妈说,吃的时候小心点,不要掉在衣服上,照顾一下婶婶家的小弟弟云云。我也是个爱幼的好孩子,不是给小弟弟挑挑鱼刺,就是给他夹上一筷子肉顺便送到他的口里,听到玉口难得一开的婶婶夸了一句,哎,佳佳长了一岁也长大了,都知道照顾孩子了。

二婶家的两个孩子不吃饭,眼睛时不时的瞟电视,急的婶婶用家乡话吼了一句:你们再不吃我就把电视给你拆了!惊得弟弟抓起一个豆包就咬。

豆豆和宝宝特别能合得来,不是你夹一筷子肉送到我嘴里,就是我舀一勺子汤送到你嘴里。吃饭时还喜笑颜开,说着大人们耳中很无趣的小故事。

我刚把筷子伸到了盘子边,妈就唤我过去,让我围着大人坐。我看见大圆桌上每盘子的菜都还是尖尖的,而大人们都举起了酒杯,我心里忽然的咯噔一下。

突然没有了欢欢喜喜吃年夜饭的感觉。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秀征文相关文章:

★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700字5篇

★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5篇

★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学习强国征文作文800字5篇

★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600字5篇

★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优秀作文950字5篇

★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秀征文5篇

★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400字七篇2021

★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作文600字5篇

★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秀作文1000字五篇

★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6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