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件基地!

小学五年级《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录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课聊初读感受时,一位学生认为严监生是个“节约”的人。联系日常生活,小学五年级学生理解节约,但节约与吝啬的区别究竟何在,却很难搞清楚...就让我们一起跟着,《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文章的教学实录,看看别人的老师是怎么教学的。

  师:我先做一个调查统计,《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文章,课前你们读过了吗?

  生:读过了。

  师:注意我的用词,这篇文章课前至少读了一遍的请举手。

  (生举手)

  师:很好,至少都读了一遍了,这篇文章应该能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站起来读。只要他读错了,字音读错了,其他同学马上举手示意,帮他点出来。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

  (一生读文。)

  师:表扬她预习还比较充分,字基本上念对了。但是,如果要将这篇课文读流畅,还要反复读。

  聊聊初读感受

  师:现在至少读两遍了,蒋老师想问一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严监生是个很吝啬的人。

  生:我觉得他太小气了,为了一茎灯芯,不肯闭眼。

  生:我觉得他很节约,临死前还想着要省点油下来。

  师:有人说他吝啬,也有人说他“节约”。他到底是“吝啬”,还是“节约”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反复读课文,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吝啬”和“节约”的意思

  师:首先我们总该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吧?你觉得“节约”是什么意思?

  生:节省,不乱花钱。

  生:不铺张浪费。

  师:那“吝啬”呢?和“节约”有什么区别呢?

  生:我觉得“吝啬”,是“节约”得有些过分了。

  生:就是该用的钱也不用,太抠门了。

  师:我们来看看词典里怎么说的?

  (生查词典。)

  生: “吝啬”的意思是在你能保证舒适生活的情况下, 当用而舍不得用,过分爱惜自己的钱财。

  师:那这里有个关键,就是“吝啬”的人是有钱可用的,但很多该用钱的地方却不用。是这样吧?

  生:是的。

  严监生“有钱”吗?

  师:严监生有钱吗?

  生:严监生并不缺钱,他甚至是个有钱人。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请你们重读文章,找依据。

  (生默读课文。)

  生:因为文章前的那段话(导语)里说他家有十多万银子。

  师:哦,是的,这篇文章是从《儒林外史》里截取出来的,编者怕读者断章取义,前面有一段对整个小说的内容介绍,介绍里就提到了他是有钱人。

  师:大家都找一找,看能不能找到。

  生:在这篇文章的课题下面,它有一个蓝色的方框,后面一句说,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

  师:显而易见这是对整本书的介绍,他明确地告诉我们,严监生是一个有钱人。除了背景介绍之外,文章的一些细节能不能让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有钱人?

  生:奶妈称呼他为老爷。家里有奶妈,被称作老爷,这些都说明严监生家境富裕。

  生:小说里写到——他的二侄儿问他,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说明严监生已经吩咐了好几笔银子了。

  生:小说里写到——他把管庄的家人都从家里叫过来。说明这一个庄都是严监生的,严监生不是一般的有钱啊。

  生:医家就说明把医术很高明的人都请来了。如果家里穷,严监生没有钱请医生看病,而且是名医。

  生:老师,严监生临死前屋里挤满了人,说明他是个大家族。老师,我想问问,赵氏是严监生的什么人?

  师:通俗地讲,赵氏是严监生的小老婆。

  生:一个人有三妻四妾,没钱怎么养得起啊!(笑)

  师:种.种蛛丝马迹足以证明严监生是一个有钱人,而且竟然有钱到这个地步——

  【出示课件】

  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师:换到现在,他可是实实在在的千万富翁。

  严监生“当用不用”了吗?

  师: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蒋老师希望聚焦到小说的一个经典细节上,哪个细节?

  生:就是严监生伸出的这那“两个手指头”。

  师:是的,这“两个手指头“是经典细节。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很多人粉墨登场,纷纷猜测。古代的说书人是很喜欢说《儒林外史》的,更喜欢说《临死前的严监生》。当说到大家猜测严监生“两个指头”的意思这个情节时,在一处会停下来,说一句我们很熟悉的话——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你们认为,那些说书人会在哪一个地方停下来?

  生:我觉得会在赵氏要猜测“两个手指头”的时候停下来。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后面是最精彩的部分。

  生:因为前面大侄子、二侄子、奶妈三个人怎么猜都猜不对,所以让那些听书的人都很想知道伸出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

  生:是的,凡事“一二不过三”,赵氏应该会知道严监生意思,这个时候停下来,听书人的胃口就被吊起来了。

  师:听的人很想知道啊。在这个地方停下来,就留了一个——

  生:悬念。

  (师板书:悬念)

  生:来吊人的胃口。

  师:说的好,有悬念,悬念的作用就是吊人的胃口。那我就吊一吊大家的胃口,我来说一说——

  话说,那严监生伸出两个指头,大家纷纷猜测,这两个指头表示什么意思呢?这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位亲人未见面?”只见那严监生摇了摇头。二侄子也走上前来问:“二叔,你莫不是有两笔银子未吩咐明白?”再看那严监生时,只见他把眼睛睁得溜圆,把头狠狠地摇了摇。奶妈忍不住了,抱了哥子插嘴道:“想是两位舅爷未在跟前,故此纪念。”那严监生闭着眼摇头,那手指头指得更加紧了。赵氏慌忙揩了揩眼泪,对严监生说:“老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知道你的心思。”那么这赵氏有没有猜中这严监生的心思呢?她到底说了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师:你看,想不想继续往下听呢?

  生:想。

  师:我做了个实验,我问了好几个没有看过这个故事的人,没有一个人能猜得到 答案。为什么这个答案这么难猜?

  生:一般人在临死前,都会关注自己的家人,不会关注两茎灯草。

  师:你觉得一个人人之将死,一般放心不下的是什么?

  生:遗产的处理,特别是有钱人。

  生:想见某个人。

  ……

  师:是啊,一个人临死前最为关注的,也是自己最放不下的,多是亲人、财产或生命,但严监生却关注——两茎灯草,几乎让所有人都猜不到啊!你有什么看法?

  生:所有人都猜不到就说明严监生这里“节约”得有些过分了。

  生:以前的灯草和油应该很便宜,只有穷到极点才会在临死前伸出两个手指头,舍不得那点东西。

  生:老师,别人猜“两个指头”的意思时,严监生的反应是很真实的,第一次大侄子猜不着,他把头摇了两三摇,第二次二侄子猜不着,他把两个眼睛瞪得提溜圆,第三次奶妈猜不着,他是把眼睛闭着摇头。我们看出严监生开始是有点失望,然后很失望,最后失望至极了,甚至可以说是绝望了。他的夫人最后猜中了他的心思,他就满意了,安心死去。我发现他真是一个守财奴。

  生:换到现在,他可是实实在在的千万富翁。谁能猜得到一个大富翁临死前竟然惦念着两茎灯草。

  生:这灯油虽然也是他的财产,可是少一茎灯草又能省多少点油呢?这点油又能值多少点钱呢?这跟他的银子比起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啊!

  生:前面二侄子说是两笔银子,但是他摇了摇头,大家猜测跟钱应该是没有关系的。结果为的还是钱,还是为了这丁点是微不足道的小钱。这个答案太出人意料了。

  师:这个结局太令人感到意外了。(师板书:意外)这么一个强烈的反差,你觉得作者是想夸他生活节俭?赞美他节约吗?

  生:不是节约。他是太爱惜自己的财物了,爱惜得过头了。临死前为微不足道的灯草都不放过,简直是太吝啬了。

  生:作者是想讽刺他吝啬。我觉得他是一个爱财胜过爱生命的人。

  师:有悬念,有意外,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严监生是个吝啬鬼,这就是情节的魅力。

  看看其他的“吝啬鬼”

  师:古今中外,写吝啬鬼的文章多了,很多人也都是通过情节来表现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位国外的作家的描写。

  【出示课件】

  从前我们城里有个垂危的商人。他临死时叫人给端来一碟蜜。

  有一回我正在一个火车站检查牲口,正巧有个马贩子摔到火车头底下,压断了一条腿。我们把他抬到候车室里,血汨汨地流,样子真是可怕,可是他老求大家找回他的腿,老是着急……

  (师读两个片段。)

  师:端来这碟蜜是为了干什么呢?干嘛要找回他的腿呢?悬念出来了,答案是很意外,都体现出他们是吝啬鬼。考虑一分钟,请大家猜测。

  (生思考)

  师:我请同学先来猜一猜第一个,端来一碟蜜是为了什么呢?

  生:在临死前尝一尝蜜的味道是怎么样的。他守财连蜜都没有尝过。

  师:比较常规,虽然合情合理。

  生:把蜜卖掉,再赚一点钱。

  师:第二个,已经伤成这个样子了,还要找回他的腿,为什么?

  生:腿里面有个袋子,可能里面还有很多钱。

  生:他是个吝啬鬼的话,可能装在袋子里的钱并不多,他也想拿过来。

  生:我估计他惦记着可能是腿上的鞋子或者裤子。

  生:他是个马贩子,他摔断腿,把腿当马腿卖了。

  师:有些艺术不能模仿,是来欣赏的。因为有些东西是学也学不会的。我们来欣赏契科夫的这两个情节的设置,看看他怎么留悬念,怎么给我们个意外的结局。

  【出示课件】

  他临死时叫人给端来一碟蜜,把他所有的钱钞和彩票就着蜜一股脑儿吃到肚子里,让谁也得不着。

  他老是着急;原来那条压断的腿所穿的靴子里有二十卢布,他深怕那点钱丢了。

  师:哪位同学刚猜对了?给她点掌声。

  (生鼓掌。)

  师:你们看,《临死前的严监生》和这两个片段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跟我读,情节、悬念、意外。

  (生跟读。)

  师:这是表现吝啬鬼的一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了?细节。就像凤辣子里面的语音、动作、神态。下面请大家欣赏另外一段描写吝啬鬼的,他是用语言来描写的。我来读一段给大家听一听。

  【出示课件】

  可是,没多一会儿,后面花园里传来阿巴贡捉贼的喊叫声:"捉贼!抓凶手啊! 抓杀人犯啊:我完蛋了,我的脖子让人割断了,我的钱叫人偷走啦!……我那可怜的钱啊,我亲爱的朋友啊!他们硬从我手里把你给抢走啦;你没了,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啊?我要死,我死了, 我已经入土啦!你们没人肯告诉我是谁偷的吗?我要去报告法庭,我要请法官来审问全家的人:女仆、男仆、儿子、闺女都得审,连我也得审。你们不管谁我瞧着都可疑,都像偷我钱的贼。把你们全绞死才好。 我求你们告诉我那个贼在哪里。如果我不能把钱重新找回来,我自己也得去上吊。”

  师:是不是吝啬鬼?这段话不是白听的。当情节发生到这个关节,我相信严监生肯定也有很多心理活动,请你将心比心,请大家拿起笔,把严监生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你甚至可以像这位作家一样,夸张一点。请大家联系上下文,以严监生的口气、心理活动来写。

  (生写,师巡回。)

  师:我们来欣赏欣赏。严监生在这样的关节点,心里会想什么?

  生:完了,完蛋了!我的钱啊,我的钱!我的一文钱啊,还可以买个包子呢!你们都干什么吃的,还不是我供你们吃穿啊!你们帮我拿走那根灯芯啊!一群败家子!没用!太没用了!我对你们无话可说了。一群败家子,这点思维都没有啊!我养你们干嘛的啊?

  师:有点夸张,言语中反复出现那群败家子。

  生:你们怎么了啊?!竟然点了两茎灯草,你们还想不想活了?我就是做鬼也不会放了你们的。感情不是你们自己赚的钱?这可是我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你们这群败家子,赶快把那灯草挑一茎下来!那都是我的钱财啊!

  师:“感情不是你们赚的钱啊?”我喜欢这句话。

  生:我就要走了,留两茎灯草做什么?我的钱都是分分文文赚来的,都是我的命啊!灯草就是我的钱,是我一生的陪伴啊!费了一滴油,我舍不得啊!那可都是我的辛苦钱啊!你们谁赶快去挑掉一茎,枉费你们都日日夜夜在我身边,却不知我心里想着什么。

  生:又费了油,又多了一笔开销。我都要死了,还在花钱。啊!我的心都要碎了!我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钱啊,你就要离我而去了。我宝贵的钱啊,我重要的钱,比我的生命还珍贵的钱,要是没有人猜中我的心思,我就死不瞑目!你们怎么都这么笨呢?看,又掉了一滴油,我的财富又少了一笔。这都是我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啊!

  师:如果我来写,可能不这么写,但你们现在这个年纪能写成这样,已经很好了。从大家写的心理活动我们可以感觉到,严监生是个名副其实的吝啬鬼。但是我们这么多精彩的心理描写是不是要把它加进去课文中呢?

  生:不要加进去,因为如果加进去,我们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就没有悬念了。

  师:悬念还是有,只不过情节中已经读出他的心理了。所以这篇小说胜在情节。最后跟我读这三个词,情节、悬念、意外。

  (生跟读。)

  教学法微分析

  课堂,是个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途中,总有些“意外”。我们应该打开自己的耳廓,迎接这些稚嫩的“意外”之音。

  本节课起源于哪一个意外?

  本课聊初读感受时,一位学生认为严监生是个“节约”的人。联系日常生活,小学五年级学生理解节约,但节约与吝啬的区别究竟何在,却很难搞清楚。他们认为,让可能发生的耗费尽量少耗费或者不耗费,便全都是节约。所以,严监生临死前指着两茎灯草,在他们眼中就是“节约”的表现。

  可这显然跟老师预设的轨道是不符的,是我们不想要的答案。“节约”成了本课的一个“意外”。其实,在平时的课堂中,也会有很多不期而至的“意外”,有的还会让人眼前一亮:

  如学习《文成公主进藏》一课时,有学生问:“文成公主没见过松赞干布,为什么要嫁给他?”

  如学习《赶花》一课,有学生疑惑,“那些养蜂人真的有那么诗情画意吗?”再如学习《卧薪尝胆》一课时,有学生不解,“勾践既然都回到自己国家了,记得

  兵败会稽的耻辱就好,有必要卧薪尝胆吗?”

  ……

  这些“意外”,都是学生真实的学习困惑,也是深入理解文本的切入点,是有价值的。如果仅仅因为它们远离预设,就“听而不到”,“听而不进”,以此来获得“安全感”,就可惜了这些“意外”。

  如何解决这个“意外”?

  蒋老师倾听学生的声音,总是保持着足够的警觉、冷静与睿智。当学生认为严监生“节约”时,他马上意识到“吝啬”和“节约”的区别是学生真实的学习困惑,课堂得为学生解惑。他从容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迅速地将这个“意外”转化为本课的研究点。

  学生先通过查字典,明白了“节约”和“吝啬”的字面意思。“节约”是节省,不铺张浪费。“吝啬”是当用舍不得用,过分爱惜自己的钱财。蒋老师抓住吝啬的人是有钱可用,但很多该用钱的地方却不用,生发出两个关键的问题——“严监生‘有钱’吗?”“严监生‘当用不用’了吗?”学生回归文本,围绕这两个问题,循序渐进地阅读、探讨,从而真正弄懂了“节约”和“吝啬”的区别,感受到严监生“吝啬鬼”的形象。

  首先,学生通过读导言、文中的细节和蒋老师补充的《儒林外史》中严监生家境的描写,发现严监生有三妻四妾,有很多的家佣、牛马、良田、银子,是个十足的大富翁。接着,蒋老师颇有创意地还原“说书”场景,让学生聚焦经典细节——两根手指头,品味小说的情节,感受“悬念”和“意外”。学生认为,一个人在临死前关注的应是亲人、财产或生命,但大富翁严监生关注确是两茎灯草,这让所有人始料未及。此刻,严监生钱财的“多”与两茎灯草价值的“少”便形成了戏剧化的反差。学生觉得特别意外之时,也正是他们豁然开朗之际。严监生显然不是“节约”,而是过度爱惜自己的钱财。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便在学生心中丰满起来。

  在此基础上,蒋老师组建群文,从表达切入,学生通过猜猜契诃夫《醋栗》中的“悬念”,欣赏莫里哀《吝啬鬼》中的细节,让“悬念”“意外”和“细节” 这些塑造吝啬鬼形象的方法在学生心中扎根。蒋老师又让学生设身处地写严监生临死前的心理活动。学生笔下的一句句心理描写,就是对“吝啬”这一词意的具体解读。最后,他引导学生从表达的角度出发,将自己的“细节描写”与原文中的“悬念”“意外”进行比较,感受到了“悬念”“意外”给小说增添的艺术魅力。

  整节课始于“意外”, 蒋老师倾听“意外”,分析“意外”,珍视“意外”,转化“意外”,精彩也源于“意外”。从善如流,体现了蒋老师的温情,更体现了他的智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